以正常人的角度而言,肯定会认为张东是在胡说八道,不过最后巴图还是按照张东给的名单准备这些礼物。
这些蒙古小刀全是锻造的,用料讲究,做工精细,把把都是艺术品,比起之前那些发饰、翡翠什么的而言是一种另类的礼物,也是这趟旅行的纪念品。
虽然现在草原上的人们已经习惯用筷子吃饭,不过也保留用刀吃肉的习惯,这种豪迈的行为是一种民族的情愫,同时也是骨子里戒不掉的习惯。
巴图家的女人们忙前忙后,殷勤至极,弄得众美女有些不好意思,不过看张东一副很自在的样子,只能忍着要过去帮忙的冲动,安心等待着晚餐。
在等待的时候,巴图热情地介绍起主菜。
不远处的巴图兄弟只是在打下手,他们请来这一带烤羊最好吃的老人家过来帮忙。
烤全羊是草原上最大的特色,在古时候只有王公贵族才能吃得到,吃法一般就是用刀片肉、用手抓取,这是因为剽悍的民风养成的习惯,适合草原民族豪迈的性格。
当这种文化开始传播的时候,一向矜持内敛的汉人也被影响,很多人会选择来草原领会这种豪迈的风情,对于很多游客而言,这也是对于身心的一种放纵。
传统意义上的烤全羊其实分两种方式,各地牧民会因为口味的差别选择最喜欢的方式。烤羊肉的方式在游牧民族粗犷的生活中本来就不受约束,手把肉、骨扇肉、杨枝肉,各式各样的烹饪手法层出不穷,而烤全羊能在其中脱颖而出,最大的因素是因为贵族化的关系。
各式各样的烤肉可说是蒙古菜的灵魂,方式虽不同,但口味其实不会相差太大,因为调料无非就是那几种,口味的好坏更多取绝于火候的掌握和羊肉的品质。
据牟大叔说,平时招待游客的羊大多是从周边牧民手中收来的,虽然也是放养的,不过品质参差不齐,而且有时候还会用老羊,羊肉有的发柴发硬,有的骚味特别重,稍微内行的吃货只要来一口就会忍不住吐掉,通常都是用比较重的调味来掩饰掉。毕竟在商言商,他们终究是做生意的,不可能像哑仔那样偏执的追求完美。
其实现在的旅游业整体水准有待商榷,但最起码牟大叔卖的羊肉很新鲜,不可能有病死肉或用其他肉来做假,对游客们而言,能吃到新鲜的本地羊肉并不容易,牟大叔算是良心商家了。
而今天的羊可就有讲究。在以前羊是牧民主要的生活来源,通常都会选择养得又肥又大的,肉越多越受牧民的欢迎,现在的旅游业依旧如此,烤全羊通常是上一只肥美的成年羊,烤完后分份出售,这样一是省工,二利润也比较多。
讲究的烤全羊一般不会用成年的羊,更不可能用老羊,为了口感考量,在选择的时候都颇有讲究。对于擅长烹饪羊肉的牧民而言,羊肉的品质好坏才是烤羊肉是否可口的主要因素。
其实这样的选择,本地的牧民心里都有数,因为这是从古时候就传下来的规矩,是当年那些追求美食的王公贵族无数次品尝后总结出来的铁律。
今天的主菜是美名在外的乌珠穆沁羊,羊是巴图在自家草场上放养的,喝的是泉水,吃的全是最肥美的水草,别说是饲料,就连一点干草料都没吃过,肉质极为鲜嫩,选用的是十公斤的半大羊羔,正是身躯迈向成熟肉质、最是肥美的时候,十分细嫩不说,肥瘦很均匀,肌理的分布简直可以媲美神户牛肉,就如雪花大理石纹般,一看就惊为天人。
这些小羊提前饿了一天,是为了让肌肉紧时,并在早上宰杀,因为那时尘露重,不会有杂味破坏肉的质感,然后就用调料入味,给肉充分吸收调料的时间去除腥味,在烤的过程中更能入味,而这个时间差只要恰到好处,不仅能更辅助调料入味,还能排出多余血水,让肉更富有弹性。
烤全羊的做法分两种,一种是比较有观赏性,也更能撩拨食欲的明火碳烤,还有另